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小店
最新动态
中国小店
2025-04-022
作者:裴亮

全世界最成功的小型零售店有两种:一是便利店,一是折扣店。前者以日本的便利店为代表,后者以德国的折扣店为代表。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小店,比如美国的一元店、欧洲的社区小超市等。

中国的小店种类繁多,以绝味、百果园为代表的单一品类食品专卖店,以好想来、鸣鸣很忙为代表的零食折扣店,是中国特色零售小店的代表。相较之下,便利店和折扣店在零售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倒没有那么凸显,特别是7-Eleven式的便利店和奥乐齐式的折扣店,其发展速度和市场规模远远不及自己本土的市场。以便利店为例,根据CCFA行业报告的数据,2024年,全国32万家便利店中,以经营常温食品为主的传统社区型便利店依然是主体,经营鲜食和餐食的商务型和特殊商圈型便利店,其门店数量大约只占10%。

中国小店的未来会怎样发展?日式便利店、德式折扣店的发展空间有多大?中国小店的发展终局会是什么样?哪些小店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从空间维度看,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市场,其主流的小店模式存在很大差异,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欧洲,奥乐齐、Lidl、Netto等硬折扣店风头最劲。英国、法国的小店则是几家超市集团的Express版,包括乐购Express、家乐福Express、圣斯伯里Local等等,还有Spar旗下遍布欧洲的社区小超市。美国的小店以一元店居多,Dollar General、Dollar Tree、Family Dollar,一堆的Dollar小店。日本是便利店的天下,三大便利店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7-Eleven是全世界门店最多的连锁店,拥有近9万家门店,但它只覆盖了20个国家和地区,并非所有市场都有适宜日式便利店发展的土壤。以上三个发达经济体,人们的生活方式、购物习惯各不相同,零售市场的业态结构和竞争环境也各具特色,这些因素的叠加,塑造出各自不同的小店形态。

中国的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水平迥异于上述国家,是一个多样化、多层级的市场。中国的小店一定有自己的发展逻辑、模式和格局。

美宜佳、好想来、鸣鸣很忙、绝味、来伊份、百果园、钱大妈、锅圈都是或曾经是零售小店的成功模式。它们生于斯,长于斯,适应这一方水土,汲取所需的给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然,它们的成功只代表了过往乃至当下市场的选择,迭代在不断发生,企业在不断迭代。

从时间维度看,今天的小店与之前的小店也是大不相同。在美国,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A&P)是现代连锁的鼻祖,也是零售小店的传奇。在上世纪二十年代,A&P就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商,巅峰时期门店数超万家,销售额占到美国市场的十分之一。当时的食品零售由很多不同的业种店构成,包括肉店、面包店、菜店等,有点类似于我们的食品专卖店。超市的诞生终止了美国零售小店扩张的步伐,金库伦(King Kullen)把各种专卖店集合在一个屋檐下,实现一站式购物,把传统小店挤到市场的边缘。超市主导食品零售市场之后,小店逐渐演化为便利店和均价店,依托密集网络,贴近社区,突出自己的便利性优势。上世纪70年代,铃木敏文把美国便利店引进日本,逐步把一个白人面孔的便利店改造成适应日本人生活方式的便利店,今天,风靡东亚和南亚的日式便利店,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衍生出不同以往的店型店貌,以适应时代的变迁和消费的变化。

中国现代零售是从拷贝、模仿西方国家的业态和经营方式开始的,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惯于对标,对标欧美,对标日本。容易跟风,紧跟流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底气略显不足,市场环境已经改变,思考的路径和底色并没有同步改变。在探索零售本土化、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惯性和依赖难免滋生思维“茧房”,拘泥于所谓的模式、范式。

成功的零售模式和业态往往是“长”出来的,并且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在不断迭代,成功不是照搬、“对标”和设计出来的。上面提及的中国小店都是根植本土,探索长大。有一家叫作Fresh & Easy的社区小超市,是英国零售商乐购在美国“设计”的一个零售小店“版本”,面世之初被业内追捧,最后以失败告终,这样的反面案例不胜枚举。在发展中国小店的过程中,如何深入认识零售发展的基本规律,修正已有认知中的固有经验,是企业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

展望中国小店的发展前景,不仅要观察消费需求的变化,还要把握竞争环境和产业环境的影响。世界上最成功的两种小店模型,在中国的发展乏善可陈,这其中就涉及到竞争环境和产业环境:例如,中国即时零售很发达,尤其在一线城市,比便利店还便利,“淡化”了便利店的“便利价值”;中国餐饮业非常卷,又便宜又丰富,弱化了便利店“餐食”业务的吸引力。折扣店也面临很多“中国特色”的挑战,比如在塑造价格优势方面,拼多多就是横在折扣店面前的一座大山。

欧美日的零售商掌握着商品的入口,渠道、价格、营销,都有更大的话语权。中国是世界工厂,产品的销售由厂家主导,所有分销模式和零售渠道,厂家都可以躬身入局。这种产业差异造就了不同的零售格局,也影响着零售形态的形成与发展。线下如此,线上亦如此。美国电商的主要玩家是零售商,无论是纯线上零售商亚马逊,还是全渠道零售商沃尔玛、Target,它们首先是零售商。在中国,除了京东、天猫,线上的主要玩家都是平台电商,1.0的淘宝,2.0的拼多多,3.0的抖音,都脱不掉平台属性。充分认识竞争环境与产业环境的决定性作用,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小店乃至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作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名誉会长,CCFA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图片


图片

往期好文

来这就够了!150余家便利店生态优质供应商5月齐聚福州!
邀约福州,2025中国便利店大会重磅来袭!
点亮零售新未来-CCFA首届便利店店长创新技能大赛正式开启

扫码下载注册 连锁APP

图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推出官方APP。“连锁”APP提供行业资讯、公益证书培训、论坛参会报名和同行在线交流等功能,是连锁专业人士必备的工具型APP。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