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国货进山姆,中国品牌与零售业共同的进步
最新动态
国货进山姆,中国品牌与零售业共同的进步
2025-07-172

作者:杨德宏博士

CCFA零售数字化技术应用工作委员会顾问


编者按: 最近,网上针对山姆俱乐部引进盼盼、溜溜梅等国产品牌引发了一些热议,甚至以此质疑山姆的选品逻辑。为此,零售专家杨德宏博士特别分享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在这些情绪性的表达背后,其实是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品牌全球化进程以及零售业升级的认知偏差。




最近,网上针对山姆俱乐部引进盼盼、溜溜梅等国产品牌引发了一些热议。有人觉得交了会员费却买到国货,像是不值当,甚至以此质疑山姆的选品逻辑。但在这些情绪性的表达背后,其实是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品牌全球化进程以及零售业升级的认知偏差。


前段时间我去东阿阿胶考察,看到了东阿阿胶现代化的全自动化的生产流程,从驴的养殖到阿胶系列成品全过程的数智化的品控管理体系,感受到了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十年中的发展和软实力的增强。回来后写了一篇文章从东阿阿胶看中国制造的软实力。东阿阿胶只是中国品牌制造业的一个缩影,可窥一斑。山姆引进国货,是对中国品牌成长的认同,是对中国经济实力与产业升级的生动注脚。


图片

东阿阿胶桃花姬生产车间


一、中国制造业早已撕掉 “ 廉价标签 ” ,实力今非昔比


十年、二十年前,提到中国制造,不少人脑海里会浮现廉价”“低端的印象。那时,中国制造业确实依赖庞大的劳动力人口,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用低成本生产大量基础商品,靠着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分得一杯羹。但是中国的制造业没有沉浸在代工薄利的状况,而是没有停止向国际上优秀的的企业学习。这些年,中国制造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提质革命。从生产线到管理模式,现代化的基因正在全面渗透。在生产端,智能机器人、自动化流水线成了不少工厂的标配,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让产品精度达到了新高度。


过去,一些企业对品控的理解停留在出厂前检查,如今却建立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交付的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就拿食品行业来说,盼盼等品牌从面粉、油脂的供应商筛选开始,就制定了远超行业标准的准入门槛,生产过程中每2小时进行一次微生物检测,确保产品安全。这种严苛的品控,让国货在质量上完全有底气与进口商品同台竞技。


溜溜梅与日本ORIHIRO株式会社合作,引进日本生产设备和管理体系;把原材料的采购放眼全球,共同研发的梅冻系列新品,今年4月在中国和日本同时上市。



产品设计的进步同样令人瞩目。以前,不少国产品牌习惯模仿跟风,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聘请国际顶尖设计师,结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原创设计。


可以说,中国制造业今非昔,已不是靠廉价劳动力取胜的时代,而是凭借技术、效率和创新,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那些质疑国货配不上山姆的人,或许还没看到这场静悄悄的蜕变。


二、中国品牌出海不是 “ 神话 ” ,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有人觉得,国产品牌只配在国内卖,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品牌正在以越来越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并且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2024年,我去法国旅游,在巴黎的地铁上看见一个外国女孩儿拎着名创优品的购物袋,成为巴黎地铁里的一道风景,让我觉得特别的激动,也特别自豪。作为一个在外企工作多年经常出国的中国人,能看到外国人提着中国的品牌的购物袋,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品牌的进步,被认同、被尊重。我情不自禁拍下了这张照片,一直存在我的手机里。



《三联生活周刊》2025年第15期曾专门报道过中国品牌的出海成绩单,其中鱼子酱和抹茶的故事尤为典型。提到鱼子酱,很多人会想到俄罗斯、伊朗,但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国和出口国。浙江、四川的养殖基地采用生态循环水技术,模拟鲟鱼的自然生长环境,生产出的鱼子酱颗粒饱满、风味浓郁,不仅通过了欧盟最严格的食品检测标准,还走进了巴黎、纽约的米其林餐厅,与传统产区的产品同台竞技,占据了全球市场近40%的份额。



抹茶的逆袭同样精彩。日本曾是全球抹茶的代名词,但中国抹茶凭借独特的工艺创新实现了突破。贵州、浙江的茶园建立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标准,采摘的茶叶经过蒸汽杀青、低温干燥等工序,保留了更多营养成分,抹茶粉的细度达到了1000目(比面粉还细腻)。如今,中国抹茶不仅供应国内的奶茶、烘焙市场,还大量出口到日本、韩国,成为不少国际品牌的原料供应商。


这些案例都在证明:中国品牌走向世界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当山姆引进这些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产品牌时,我们更应该为之高兴——这恰恰说明国货的品质得到了国际零售巨头的认可。


三、山姆商品的高标准,带动了中国零售企业的进步


现在很多本土超市在营销时,会打出山姆同款的标签,以此吸引消费者。这一看似简单的现象,恰恰说明山姆的商品标准已成为行业内的一种品质参照


在过去几年中,山姆俱乐部被广大的中国的消费者认同,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引起了零售业同行很多的关注。从中我们也看到,山姆把商品的品类、品控做得非常好,这使我们本土零售商认识到,一个零售企业其商品力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商品力听起来抽象,其实就是卖的东西好不好”——包括产品的品质、性价比、独特性等。以前,不少国内零售商对商品力的重视不够,要么是大而全却缺乏精选,货架上摆满了同质化的商品;要么是盲目跟风,别人卖什么自己也卖什么,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而山姆的出现,让大家看到了精选商品的威力:它通过严格的供应商筛选标准,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比如大包装的进口牛肉、独家定制的烘焙产品等,这些都让国内零售商意识到:光靠低价促销”“花哨营销是不够的,最终还是要靠商品本身说话。


在这种竞争压力下,增强商品力成了中国零售业的共识。这些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零售企业开始发力:有的深入原产地直采,减少中间环节,让消费者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新鲜的农产品;有的与工厂合作开发独家定制款,根据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配方和包装;还有的建立了自己的品控团队,对每一批次的商品进行严格检测。例如盒马通过日日鲜系列,让消费者每天都能买到新鲜的蔬菜、肉类;名创优品与全球设计师合作,推出高性价比的家居用品,从廉价转向优质平价;甚至传统的超市如永辉,也在生鲜品类上深耕,建立了从田间到货架的冷链物流体系,提升商品的新鲜度。值得一提的是,本土超市通过对标山姆的选品逻辑、品质要求来优化自身商品,本质上是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而当山姆同款的国货越来越多,甚至出现国货比山姆同款更优的情况时,不仅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品质得到了市场验证,更体现了中国零售业在商品力上的快速追赶。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山姆这样的国际零售巨头带来的竞争,中国零售业才加速了对商品力的探索。而当中国零售业的商品力不断提升,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个消费者——我们可以在更多超市买到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商品,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


在过去几年中,本土零售企业也纷纷在打造自己的商品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由于山姆设定的高标准,带动了中国本土零售企业的进步。


未来,如果有一天,中国本土的超市能像山姆一样,为消费者提供既优质又实惠的商品(无论是国货还是进口货),那才是零售行业真正的进步。而山姆引进盼盼、溜溜梅等国产品牌,恰恰是在推动这个过程——让好的国货被更多人看到,也让国内零售商更有动力去追赶。


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值得欢呼,而零售业的良性竞争与发展更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如今的中国,制造业在升级,品牌在成长,零售业在进步,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当我们看到山姆货架上的国产品牌时,与其纠结是不是进口货,不如为国货能站上这个舞台而自豪——因为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实力的提升、品牌进步的生动体现;更是我们每个人消费自信的底气。





图片


图片

往期好文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日本零售业考察有感
?德国折扣零售新观察
?陈立平教授:从零售革命到流通革命,中国超市行业如何跨越周期?
?超市调改中的舍得文化

扫码下载注册 连锁APP

图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推出官方APP。“连锁”APP提供行业资讯、公益证书培训、论坛参会报名和同行在线交流等功能,是连锁专业人士必备的工具型APP。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