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保合规困境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历史欠缴风险集中暴露,特别是跨区域经营企业,各地社保执行标准不一,补缴政策差异显著;二是缴费基数持续上调,尤其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部分企业社保公积金已占工资总额的40%以上;三是稽核力度不断加强,税务部门接手社保征收后,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问题的能力大幅提升。
对此,连锁企业可采取"三步走"策略:首先,聘请专业机构开展全面社保审计,建议分层分类规划,逐步合规:对于高层或核心骨干,建议直接依法合规缴纳。对于基层员工,应缴尽缴是底线。如果确实存在短期难以合规的特殊情况(需非常谨慎),也应签订社保补偿协议并支付社保补贴;其次,根据区域政策差异制定差异化合规方案(如浙江省补缴政策相对宽松,滞纳金不超过补缴本金的40%,超过两年的欠缴行为不再追溯);最后,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定期对用工政策进行研究和解读,确保企业的用工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比如某超市企业在经历劳动纠纷后,组建了由法务、人力资源和业务部门组成的合规小组,每月开展合规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近一年来劳动纠纷数量下降了60%。
二、工时管理合规是另一大难题。连锁行业普遍存在旺季加班、排班不规律等特点,但根据最高院司法解释,通过企业微信、钉钉等线上工具处理工作已可被认定为加班。如某专卖店企业代表反映,门店员工通过企业微信回复顾客咨询的时间被仲裁认定为加班时间,导致企业面临大量加班费追索。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可考虑三种解决方案:一是申请综合计算工时制,虽然审批难度大但一旦获批将极大缓解加班费压力;二是严格区分工作与休息时间,建立“离线权”制度;三是采用智能化考勤系统,实现工时精准记录与预警。
三、灵活用工合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随着平台经济蓬勃发展,连锁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兼职、劳务外包等灵活用工形式,但灵活用工模式下的合规边界模糊,相关争议也随之增加。如某企业的兼职员工占比已达70%,但在与零工平台合作时发现,30%的平台存在保险覆盖不全的问题,而企业若自行承担责任险,成本要比正式员工高18%。还有某餐饮企业反应,在尝试分段经营模式时,由于工时计算不规范,引发的劳动纠纷比传统模式增加了25%。
我们建议,企业在采用灵活用工时,应选择合规的零工平台,并与平台签订详细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员工保险、工时计算等方面的责任。同时,企业可自行开发工时管理系统,实现了工时计算的自动化和规范化。
四、劳动争议预防与处理能力亟待提升。最新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对调岗降薪、经济性裁员等情形作出了更严格规定。
为应对这一挑战,连锁企业应建立四级劳动争议防控体系:一是完善制度流程,确保单方解除有据可依;二是强化证据管理,特别是绩效考核、培训记录等关键材料;三是建立内部调解机制,争取将争议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聘请专业劳动法律师,提升应诉能力。
本文根据座谈会上各企业代表发言整理,下一期将围绕“用工成本与精细化管控策略”这一话题进行分享,敬请关注。
活动预告:2025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峰会
时间:2025年11月18-20日
地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规模:1000人+
商务合作:杨先生 13810660939(微信同)
往期好文
扫码登录注册 连锁小程序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官方小程序:浏览行业资讯、公益证书培训、论坛参会报名、行业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