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编自《2025CCFA金百合购物中心最佳实践五星案例集》。
崇文门菜市场(以下简称“崇菜”)建于1976年,曾是著名的“京城四大菜市场”之一。2010年,陪伴北京市民走过34年烟火日常的老崇菜搬迁闭店;2018年,在老崇菜原址上,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合景·摩方(北京)购物中心落成开业。
近年来,为更好的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求,合景·摩方(北京)团队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城市更新不仅是硬件升级,更需要保留城市记忆和社区情感连系。团队决定突破传统思路,针对项目B2的招调不再引入常规的超市主力店,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的“菜市场”这一商业形态,通过引入并重塑崇文门菜市场,为购物中心注入新的活力,实现零售、生活服务两大商业功能的同步落地。既满足周边客群的日常高频消费需求,也借由菜市场的烟火气与人情味,带来邻里氛围升温、互动粘性提升的附加效果。
区别于传统菜市场,团队为新崇菜搭建了新的客群模型——既有进入退休年龄,有钱又有闲同时怀念邻里温度的银发族;也有注重品质感且具备消费实力的都市白领、亲子家庭,和追求潮流与个性的年轻人。
同时在筹备初期,团队对周边客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不仅关注年轻客群和写字楼白领的需求,还多次走访多个周边住宅社区,通过与居民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对于菜市场的空间环境期望。基于这些调研结果,团队不断优化新崇菜的规划方案,确保能够精准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结合目标客群的日常行为习惯,新崇菜一改传统菜市场沿用的“早上-中午”经营时段,在春夏季采用夏令时“早7:00至晚20:00”,秋冬季则切换至冬令时“早7:30至晚20:00”。
为了确保新崇菜能够完整还原商业初心,实现预期的落地效果,项目团队打破了购物中心与品牌之间常见的租赁模式,选择与新崇菜运营方进行深度共创,同步启动“共创共生”成长计划。
在这一合作模式下,新崇菜运营方主要负责现场管理与日常运营,凭借其专业的菜市场运营经验,保障市场的有序运转;而合景?摩方(北京)团队则充分发挥自身在空间场景设计、宣发推广、社群运营、活动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深度参与新崇菜的打造。双方各扬所长,紧密协作,为新崇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崇菜主打一个“怀旧风+时尚感”。温暖的黄色基调和复古瓷砖铺陈全场,分区标识采用“灯笼式”牌型,店铺悬挂榆木制牌匾,从整体风格到动线设计,从标识文案到空间细节,保留功能性的同时,丰富视觉呈现。
在情绪营造上,融入更懂年轻人的“多巴胺美学”——绿色叶菜、红黄果蔬错落有致,具有视觉张力。悬挂的文案也颇具巧思:既有“门儿清”“您里边儿请”等京味儿方言,也融入了“再多的步骤 都是小菜一碟”“给生活加菜 也给快乐加料”“菜蔬学浅 拒绝内卷”等贴合年轻人情绪的短句。
新崇菜在商品品类规划上涵盖了蔬菜水果、主食面点、海鲜冻品、五谷杂粮、肉禽蛋类、油盐酱醋等十余种商品大类,同时采用传统菜市场的开柜式售卖场景,确保能够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全方位需求,营造出浓厚的邻里互动式售卖氛围。
在品牌引入方面,团队既邀请了天福号、北京稻香村、京华、奶酪魏、华都鸡肉直营店等众多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老字号品牌入驻,延续老崇菜的经典味道和品质保障;又引入了来一葫、熊叔熊婶、壹两面研究所、有点意思?老北京文创等年轻创新品牌,为市场注入新鲜活力,满足年轻客群对于时尚、新奇的消费需求。
服务是新崇菜整体商业提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崇菜内,药店、裁缝铺、钟表电器修理铺等便民服务业态一应俱全,为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新崇菜各大社群均配备专人运营,及时解答消费者的疑问,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确保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迅速解决。考虑到 60 岁以上客群的出行痛点,新崇菜还逐步完善社区配送服务,让老年消费者能够轻松购买到心仪的商品,将方便省心融入到每一个服务细节中。
新崇菜开业后,迅速成为合景?摩方(北京)的一大亮点和吸客引擎。开业 7天,购物中心客流同比大幅提升116%,众多消费者慕名而来,不仅有周边的居民,还有不少从其他区域专程赶来的市民。新崇菜的开业不仅为购物中心导入了大量客流,还延长了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消费者在购买生鲜食材的同时,顺便在购物中心内的其他店铺进行消费,从而带动了餐饮、零售等其他业态的业绩增长。自新崇菜开业至农历新年前夕,项目销售同比提升超40%。
“高级感”与“烟火气”并不冲突,传统市场与现代消费可以实现完美结合。商业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民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新崇文门菜市场的回归,不仅是一个老菜市场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城市更新、社区治理和商业创新的成功范例,为行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邻里商业发展思路。
往期好文
扫码登录注册 连锁小程序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官方小程序:浏览行业资讯、公益证书培训、论坛参会报名、行业在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