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汭妲|文
作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主任
近十年来,随着便利店门店数量的快速增加,涌现出一批区域便利店连锁品牌企业。截至2023年底,门店数量在500家以上的品牌便利店企业超过50家,其中门店数过千的企业已达31家。门店数达到一定规模后,企业已经具备开发自有品牌商品的客观基础。据《2024年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便利店Top100企业的自有品牌销售额占比为4.0%。这一比例看起来很低,自有品牌发展空间广阔,但是否做自有品牌、如何做自有品牌,却需要企业在充分了解市场环境、明确自身定位的情况下,从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实施。
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商品时也有难点:
1. 自有品牌商品存在销售损失的机会成本,还存在费用损失的现实成本;
2. 缺少既懂商品生产流程工艺又懂零售的专门人才;
3. 自有品牌商品最低起订量以及带来的库存风险全部由零售企业承担,增加后续商品开发的压力。
以上问题,导致大部分已经开发自有品牌的零售企业采用纵向一体化模式,即控股或自建工厂,覆盖生产与销售环节,将成本和风险在自体内的多个产业环节分摊;有些零售企业则采取委托专业工厂代工、定制等模式。
发展自有品牌的方向正确,但成功落地很难。
一是在实际操作中,自有品牌商品开发主要作为增加销售和盈利的手段,为顾客着想(从卖方立场考虑顾客),但较少站在顾客的立场思考,因此成功率不高。
二是自有品牌开发也通常作为战术层面的操作,一旦出现滞销或结果不尽如人意,自有品牌商品的运营很可能被弱化或放弃。至少在业务层面,在不适配的考核体制下,业务部门会消极对待或抵制。因此,很多企业浅尝辄止,自有品牌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
三是自有品牌的发展策略不能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协调,导致开发出来的产品与战略目标不一致,不能形成共振。
面临当下商品过剩与购买力减弱双重影响,欧美的历史经验是硬折扣店的兴起,而日本的历史经验是便利店的兴起。这两种不同的发展途径是基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选择。中国市场大且复杂,不同区域的市场展现出明显的差异,无法从其他国家的历史路径推测出明确的发展结果,但近两年国内超市发展放缓,会员店、折扣店、便利店兴起的现实已经说明,零售业已经进入以商品力致胜的时期,具备条件的企业应该慎重规划、坚定落地自有品牌战略。
值得借鉴的是,7-11在创立自有品牌之前,日本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灭,各行各业的市场处于低谷,产品供给远大于需求,销售能力成为企业能否存活的关键。2007年,自有品牌7-Premium面世。7-11根据商品品质为先的战略定位,开发出49种食品。比如7-PREMIUM推出的“黄金面包”售价250日元,较品牌面包价格高出50%以上,是传统自有品牌面包价格的两倍。然而,黄金面包销量在面市后两周便突破65万个,这一数字在4个月后攀升至1500万个。截至2020 年,7-PREMIUM累计营收高达10 万亿日元。
在论述自有品牌诞生时,铃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学》里有一段话:“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感的产品无法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虽然让顾客行成冲动性消费的契机数不胜数,例如瞠目结舌的低价、突出产品新奇感或打造热门话题等等,但倘若这一切没有建立在‘品质‘这一重要根基上,则必将失去顾客二次消费的机会,让顾客对产品的兴趣消失殆尽,如此一来,事业只会是昙花一现,毫无成长性可言”。
往期好文
? 《出海!出海!》
? 《共话组织协同与年轻人培养》
扫码下载注册 连锁APP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推出官方APP。“连锁”APP提供行业资讯、公益证书培训、论坛参会报名和同行在线交流等功能,是连锁专业人士必备的工具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