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从商品经济到价值经济的转变,沈阳开心农场做对了什么?
最新动态
从商品经济到价值经济的转变,沈阳开心农场做对了什么?
2025-10-145

作者:杨德宏 博士

CCFA零售数字化技术应用工作委员会顾问


沈阳“开心农场”模式,跳出传统超市框架,打造一个承载多重需求的新零售形态,成为零售向“情感化、场景化”转型的典型范例。




从商品经济向价值经济的转变,核心在于消费者从“关注商品低价与基础功能”向“追求质量、情绪价值及个性化特性”的多维购物需求转变。商品经济向价值经济迭代的背后,是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升级,从聚焦“物有所值与基础使用属性”,转向兼顾质量、情绪价值、专属特性的多维诉求满足。      


零售业的变革,始终围绕“拉近人与商品的距离”展开。上世纪80年代末,超级市场的引入,打破了中国零售业延续千年的“三尺柜台”售货模式;开架售货让消费者能直接触摸商品,统一收银简化了购物流程,本质上是一次商业形态的变革。到了上世纪末,基于互联网技术衍生出来的电商平台,开创了消费者购物新的范式,直接取消了实体门店的物理空间限制,消费者无需到店,只需在线浏览、下单,彻底改变了“逛店购物”的传统路径,实现了消费者和商家无距离购物,本质上也是一次商业形态的变革。进入数字化时代,直播带货把集市上的“吆喝”搬到了线上,通过场景化展示和主播与消费者的实时互动,不仅让购物更具代入感,更重新强化了零售本质上的“人与人互动”属性,本质上又是一次商业形态的变革。每一次商业形态的变革的本质,都是零售形态从“缩短物理距离”转向“深化情感联结”,悄然回归到了人类最早的零售形态--“集市”的本质。      


基于技术进步衍生出的新零售形态,给实体零售业带来很大的危机感,也促使今年实体零售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调改运动。“商品调优“、“直采裸采”、“情绪价值”等新词频繁涌现;从“9块9白酒”、“9块9面膜”等高性价比的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再到“拉布布”等潮牌商品强势出海,这些现象都在传递一个信号,零售企业正积极推动经营价值观的转变,努力追赶消费者需求与零售业态进化的步伐。       


然而,当下传统超市大多仍停留在“货架陈列+统一收银”的模式中,仅靠商品优化、品质提升,已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服务、情感价值的多元需求。多数调改仍停留在“单点优化”层面,或调整价格,或包装情感卖点,大多数都未触及零售商业形态的重塑。零售重塑的核心不再是单一环节的升级,而是要将商品需求、购物体验与情感需求融合在同一场景中。一些实体零售商开始尝试卖场的”集市化”。沈阳“开心农场”模式,正是这一趋势下的创新探索,它跳出传统超市框架,打造一个承载多重需求的新零售形态,成为零售向“情感化、场景化”转型的典型范例。


图片 

集市化,就是打破传统超市里“货架陈列+固定收银”的刻板框架,跳出商品被动展示的局限,卖场的布局更像一个集市,构建一种更贴近消费者需求的全新形态。      


“集市”之所以能成为几代人的消费记忆,核心在于它承载了消费多维度需求的三大优势:一是透明的体验感,现炒现做的小吃、新鲜现切的蔬果,每一个环节都暴露在消费者视线中,“看得见”的制作过程自带信任感;二是直接的沟通感,每个摊位都有经营者驻守,消费者可以随时询问食材来源、口味偏好,甚至讨价还价,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让购物不再是冰冷的交易;三是鲜活的烟火气,刚出锅的热乎馒头、现榨的果汁、能当场试吃的零食,“即时体验”的快乐让购物变成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享受。     


但传统集市的弊端也同样明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一方面是标准化缺失,同一品类的商品,这家摊位的口味好、分量足,那家可能味道寡淡、缺斤少两,消费者需要反复尝试才能找到靠谱的摊位;另一方面是食品安全隐患,缺乏统一的原料采购标准和制作流程监控,食材新鲜度、加工卫生条件全凭摊主自觉。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这种“无监管”状态逐渐引发焦虑;此外,运营效率低下也是硬伤,每个摊位单独收款、各自备货,人力成本高且管理混乱,遇到人流高峰时,排队结账、缺货断货的问题频发。 

           

在零售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沈阳开心农场凭借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洞察,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它没有盲目追逐高端定位,也未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而是从商品质量、情感价值、品类策略、运营效率四个核心维度发力,将“老百姓开心”作为经营标尺,最终成为消费者青睐的购物目的地。深入剖析沈阳开心农场的成功逻辑,不仅能为零售从业者提供借鉴,更能窥见新时代消费者对“好零售”的核心诉求。


一、守好质量关:性价比是客户关系的“压舱石”


对于零售行业而言,商品质量的保障,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更是维系客户信任的基石。沈阳开心农场自运营之初便清晰认知到这一点,将“优质”二字贯穿于商品采购、存储、销售的全链路,让“买得放心”成为消费者对品牌的第一印象。 

      

“优质”往往与“高价”挂钩,但沈阳开心农场坚持“品优价不高”的价格策略,让消费者以亲民的价格买到优质的商品,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也与消费者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成为消费者日常采购的“首选之地”。


二、注入情感价值:用“看得见的安心”与“熟悉的温暖”打动消费者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早已超越“实用”本身,更渴望获得情感层面的满足。沈阳开心农场深刻把握这一消费趋势,通过打造商品透明度、唤醒消费者记忆、营造安全场景等方式,为商品注入情感价值,让购物不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充满“温度”的体验。     


商品透明化:让消费者“买得明白,吃得安心”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看不见的生产过程”往往会引发消费者的担忧。沈阳开心农场通过“可视化”手段,打破信息壁垒,让消费者直观看到商品的加工、分装过程,从而消除顾虑,建立信任。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将蔬菜打包机直接放置在销售现场。以往,消费者在超市购买分装蔬菜时,常会疑惑“这些蔬菜是什么时候打包的?是不是不新鲜了?”而在开心农场,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消费者能清晰看到蔬菜的新鲜度,从而彻底打消“分装蔬菜不新鲜”的顾虑。除了蔬菜打包,农场的其他食品加工环节也尽可能做到“可视化”。例如,在主食区域,工作人员制作馒头、包子的过程完全暴露在消费者视线中,这种“看得见的安心”,让每一份主食都多了一份“放心”的情感加持。      


唤醒怀旧记忆:用“熟悉的味道”连接消费者情感“怀旧”,是当代消费者重要的情感需求之一,沈阳开心农场精准捕捉到这一点,通过还原“小时候的味道”,唤醒消费者的童年记忆,从而建立深度的情感连接。农场的“大麻花”便是典型案例。在许多消费者的童年记忆中,麻花是常见的零食,但大多是小巧的款式。而开心农场的麻花不仅体积更大,口感也还原了“小时候的味道”,每一口都能让人想起童年时妈妈买的麻花的味道。这些“有温度”的商品,通过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对开心农场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打造食品安全场景:用“自动化+封闭式”提升消费信心。在食品卫生方面,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沈阳开心农场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采用封闭式加工场景,为消费者打造“安全、卫生”的消费环境,进一步强化情感价值。农场的“自动化煎饼机”便是很好的例子。以往,街头手工摊煎饼虽然受欢迎,但制作过程中存在“暴露在空气中、卫生条件不可控”等问题,让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而开心农场的煎饼制作采用自动化设备,整个过程处于封闭式环境中,食材按照设定的比例自动添加,煎饼的摊制、翻面、卷制都由机器完成,工作人员只需在设备外进行操作和包装,避免了人与食材的直接接触。消费者可以通过透明的玻璃看到整个自动化制作过程,既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新颖体验,又能确认制作过程的卫生安全。这种“自动化+封闭式”的模式,不仅提升了食品制作的卫生标准,也满足了消费者对“安全”的情感需求。



三、优化品类,打造竞争优势


在零售业态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沈阳开心农场的品类战略展现出对消费者的深刻认知与差异化竞争的智慧。其核心逻辑在于跳出传统超市“大而全”的品类陷阱,聚焦“高交互需求”的品类商品,即消费者需通过信息透明化、与销售人员实时沟通才能决策购买的生鲜、现制食品等品类;这种选择让每一类商品都成为传递价值的载体,而非单纯的销售标的,真正将品类优化与消费者对“透明、可感知”的核心需求深度绑定,通过品类聚焦实现多维度价值升级。      


从运营效率看,精简的品类结构大幅降低了管理复杂度,同时释放出更多物理陈列空间。不同于常规超市的货架陈列,开心农场采用类似集市的“单品摊位”模式,甚至在生鲜区打造巨型水池,让消费者以“捞网选品”的互动方式挑选螃蟹、虾等生鲜,壮观的场景化陈列不仅强化了消费体验,更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记忆点,有效提升了消费者吸引力与停留时长。       


从竞争壁垒构建层面,这种聚焦“高透明化、强场景化”的品类战略,精准避开了两大竞争红海:一是规避与电商平台在“标准化包装食品”领域的直接对抗——这类商品无需场景化体验,电商的价格与便利性更具优势;二是摆脱传统超市“货架堆货”的同质化困境,通过透明化、互动与场景化设计形成记忆点。更因聚焦核心品类减少了供应链环节的冗余成本,实现了“成本优化-体验升级-竞争错位”的正向循环。整体而言,开心农场的品类战略并非简单的“做减法”,而是通过“品类聚焦-空间适配-需求匹配-成本优化”的系统性设计,构建起差异化竞争壁垒。      


四、提升运营效率:以“自动化+集中化”实现“降本增效”


沈阳开心农场采取了“自由市场式”的布局,同时搭配“集中收款”模式,既满足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又提升了运营效率。集中收款便于农场统一管理销售数据,及时掌握商品的销售情况,为采购、库存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进一步优化运营效率。这种“兼顾体验与效率”的布局模式,让沈阳开心农场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运营成本的降低。      


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提升了加工效率。一是确保商品能够及时供应,避免了消费者因“缺货”而流失的情况。二是自动化设备的标准化操作,也保证了商品质量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三是减少了对人的依赖,降低了人工成本,减少人为造成食品安全的风险。



五、结语:沈阳开心农场的成功启示


沈阳开心农场的成功,并非依赖于复杂的营销手段或高端的品牌定位,而是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满足。从“守好质量关”到“注入情感价值”,从“品类优化”到“提升运营效率”,开心农场的每一步都围绕着“消费者开心”展开;始终把消费者的价值放在首位,用“真心”对待每一位消费者,用“匠心”做好每一件商品,最终构建起“质、情、价、效”四位一体的新的零售形态。      


沈阳开心农场的创新之处,正在于它精准地“取集市之长,补集市之短”,将传统集市的烟火气与现代零售的标准化、高效率完美融合,打造出“集市化”的新型零售形态。它保留了集市的核心吸引力:没有冰冷的货架阻隔,散装摞堆的方式陈列;“看得见”的加工过程;热食的“即时体验”......让购物重拾烟火气。同时,它用现代零售的管理逻辑解决了集市的痛点:在标准化与质量上,加工食品采用固定配方和流程;在食品安全上,从原料采购到加工制作,全链路设置监控节点;在运营效率上,它摒弃了集市“分散收款”的模式,采用集中收款减少人力成本,提升了集中管控的能力。


沈阳开心农场的模式绝非传统超市的“升级款”,而是一种全新的零售形态,它既不是简单复刻集市的形态,也不是对超市模式的局部调整,而是将古老集市的“人文温度”与现代零售的“标准化、高效率”深度融合,创造出一种既满足消费者对“情绪价值”追求,又解决其对“质量、安全”担忧的新型零售形态。这种模式的出现,或许正是中国零售业从“单点调改”走向“本质重塑”的关键探索,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真正的零售革新,从来不是抛弃传统,而是在理解消费本质的基础上,用新的技术和管理逻辑,让传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图片
图片

往期好文

? 《山姆会员商店用数字和AI技术,重构零售媒体与会员体验

? 麦肯锡:驱动快消品行业重塑的5大消费行为和企业未来增长的4大策略

? 《国货进山姆,中国品牌与零售业共同的进步

扫码登录注册 连锁小程序

图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官方小程序:浏览行业资讯、公益证书培训、论坛参会报名、行业在线交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