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存量突围:中国零售领袖解码结构性增长新机遇
最新动态
存量突围:中国零售领袖解码结构性增长新机遇
2025-11-2118



当中国零售市场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存量阶段,“结构性机会”成为破局关键。11月18日,2025中国零售领袖峰会在上海召开,峰会汇聚全国各领军企业负责人,以实战经验与前瞻洞见,勾勒存量市场突围路径。


CCFA彭建真会长在开场致辞中播放了三段视频,19位行业领袖通过视频分享了真知灼见:从综合零售的“向内要效率+向外找机会”,到垂直业态的“深度耕耘+体验升级”,再到产业生态的“协同进化+价值共创”,行业共识逐步凝聚:零售企业需一手抓数字化与供应链优化筑牢生存根基,一手通过服务升级、场景创新与生态协同开拓增长空间。信任构建、精细化管理与拥抱AI等新趋势,更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


以下为彭建真会长开场致辞全文及行业领袖视频分享: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下午好!


欢迎参加2025中国零售领袖峰会!


今年以来,行业逐步形成共识,中国的零售市场已经由快速发展的增量市场,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存量市场阶段。面对未来常态化的存量发展态势,我们怎么去发现和挖掘新的机会,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因此我们将今年会议的主题定为:如何挖掘存量市场下的结构性机会。


大家也知道,领袖峰会是行业掌舵人一年一度的聚会,因此集合大家的思路,形成行业共识是大会重要目的之一。形成共识后大家在各自企业践行,就可以推动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今天的会议邀请到了部分在过去一年表现出色的企业,下午他们会一一分享他们的最佳实践,除此之外,今年协会还特别邀请了19位不同业态的企业家,以视频的方式来发表他们的看法,我们看看他们眼里的存量市场有哪些结构性的机会。


各位老总都非常有思想,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协会略作删减,我们尽量完整呈现大家的思路,请看大屏幕第一组9位企业家的观点:



这一组企业代表主要来自综合零售和商超业态,大家的发言集中体现了在存量市场中如何“向内要效率,向外找机会”


首先,“向内要效率” 是零售企业生存的基石。这要求企业进行深刻的自我革命。曹和平事长通过“街头数皮鞋”这样质朴的方式,揭示了商品结构必须紧跟消费变化的道理。王培桓董事长和徐健董事长都强调,要通过数字化工具对供应链、运营进行精准化和效率化改造,把每一分成本都花在刀刃上。田建忠董事长则指出了“抱团取暖”的价值,通过联合采购、开发自有品牌来降低成本、提升议价能力。


其次,“向外找机会”也是发展的关键。这要求我们进行精准的价值重构。何谦党委书记张建港总裁提出要从“渠道运营”转向“深度运营和深度服务”,黄亚美总代表强调要从“卖商品”转向“提案生活方式”,这都是在对我们的核心价值进行升级。肖章林董事长分享了通过即时零售、社区小业态等新渠道来激活存量、创造增量。孟繁中董事长则抓住市场腾退带来的物业机会,同时通过供应链赋能,实现逆势扩张。


总之,零售商的出路在于:一手抓效率,通过数字化和供应链优化活下来;一手抓价值,通过服务升级和场景创新,实现活得好。同时成为成本控制专家和用户体验设计师,才能在存量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接下来我们看第二组视频。



这一组代表了更垂直、更注重体验5家企业,分别来自专业专卖,酒店和餐饮行业。在存量市场中,大家的共识是:竞争已从“广撒网”转向“深耕耘”,从“卖产品”转向“运营品牌和体验”。


“深度”是这一组老总共同的关键词。张荣明董事长精准地指出,增长来自于对用户“高频小场景”的深度洞察,用极致功能解决像“睡眠质量”这样的隐形痛点。汪建国董事长也强调,要打造“极致的商品、极致的体验和极致的成本”,这充分说明了在专业领域做到顶尖的重要性。


“体验”也是这一组核心关切。孙坚总经理提出要重构了“人、货、场”的关系,指出“场”不仅是存货场所,更是用户体验和获取情绪价值的地方。周延龙总经理从中华老字号的视角提出,要通过产品创新、服务细化和场景营造,与消费者建立更深的情感链接。王宁董事长则明确指出,家居行业的未来在于“颜值经济”和“情绪价值”,绿色与智能是基础平台。


这些老总认为,未来结构性机会在于:利用企业的专业性和品牌积淀,在一个细分领域做透、做深、做出口碑。企业卖的不仅仅是一个商品,更是一种解决方案、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情感共鸣。当价格战难以为继时,通过打造不可替代的深度体验,构建起最坚固的品牌护城河。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组视频。



这一组的嘉宾来自品牌方、平台和咨询机构,这几位企业家站在产业生态的角度,他们认为结构性机会在于“协同进化”与“价值共创”


首先,存量市场下,增长逻辑需要进化。高飞总裁指出了企业的“三大进化”:从规模到价值(动力进化)、从渠道到场景(阵地进化)、从博弈到共生(生态进化)。刘春喜总裁同样强调要“细分需求深度挖掘”并“全面渗透消费场景”。这要求品牌商必须从“工厂思维”彻底转向“用户思维”。


其次,存量市场需要机会路径的深度洞察。王莆中总从平台视角给出了三个明确的方向:高质性价比、极致便利性、小众圈层差异化。蔡金垵董事长则展示了盼盼如何通过拥抱大健康、推进数字化智造、开拓全球市场这三条路径来实现“弯道超车”。


最后,存量市场需要合作模式的升级。余叶嘉莉女士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指出当前环境下,零供双方必须深耕合作,同时在品类管理和自有品牌开发上加大力度,共渡难关。


作为连锁企业的重要生态伙伴,大家意识到在存量市场中,任何一方都无法独善其身,唯有打破壁垒,构建“命运共同体”,才能在结构性的调整中捕捉到最大的增长机遇。


感谢以上19位嘉宾的精心准备和精彩观点,他们分别从外部机会和内部提升的角度分析了存量市场下企业的结构性机会,后面协会也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和大家进行分享。


最后,我们也提几点对行业的观察和建议。


一、建立和目标消费者的信任关系。


未来,零售企业尤其是线下零售企业最根本的基石,在于和目标消费者建立信任。基于这种信任关系,企业才能清晰传递自身的定位;同时这种信任关系的建立,需要企业在员工培训,服务品质,产品品质和诚信经营长期努力。


当然,建立消费者信任也是企业精细化运作和长期经营的目标,互为因果。企业无论是自有品牌的开发,还是差异化形象的建立,都和目标消费者的信任息息相关。中国目前超市的自有品牌占比行业平均水平在6%左右,这不仅仅是我们自有品牌开发能力的问题,这也说明的消费者对于大部分渠道的信任还不够高。


二、提升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


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在今天的存量市场尤为重要。当企业的门店少、规模小的时候,依靠创始人团队的勤奋就可以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当企业规模逐步壮大,系统和流程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成本管控和管理过程的优化。同时,在商品从进入企业到进入消费者手中这个环节,零售企业也可以创造独有的价值,这种价值无论是通过再加工,还是通过更优质的服务体验,都可以得以实现。这一切都离不开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积极拥抱外部变化


当前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即时零售的蓬勃发展,对企业既是挑战,也蕴含了机会。我们建议企业积极拥抱变化,即便将来我们不做即时零售,也要努力去了解即时零售的运营逻辑,只有更好的了解自身企业边界,才能更好的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服务。


此外,我们也要拥抱人工智能,沃尔玛在今年10月份已经宣布和ChatGPT合作,消费者打开ChatGPT,就可以直接购买沃尔玛的商品。今天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在深远的影响行业的发展,国内零售企业要建立A2A(Agent to Agent)的意识,让本企业在互联网的信息能够被人工智能识别。美国的零售同行甚至在考虑要不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网站,让人工智能可以更好的识别和读取企业的信息,这方面国内的企业刚刚起步,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各位嘉宾,零售行业的发展尽管目前面临挑战,但是其中也蕴含了许多结构性机会,协会也祝福在座的各位企业家,通过不懈的努力,未来探索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目标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谢谢大家!


请点击关注视频号,收看零售领袖视频完整版:



图片
图片

往期好文

? 2025中国零售创新大会在沪召开:深耕用户价值,拥抱科技赋能

? 2025中国零售领袖峰会在沪召开:挖掘存量市场下的结构性机会

? 《“2025年中国零售科技新锐企业成长计划”正式发布

扫码登录注册 连锁小程序

图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官方小程序:浏览行业资讯、公益证书培训、论坛参会报名、行业在线交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