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沃尔玛中国朱晓静:持续进化,重塑价值
最新动态
沃尔玛中国朱晓静:持续进化,重塑价值
2025-11-2218

11月18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在上海举办“2025中国零售领袖峰会”,本次大会主题为“挖掘存量市场下的结构性机会”。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女士出席大会,并发表题为《持续进化,重塑价值》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大会的主题“挖掘存量市场下的结构性机会”,精准切中了我们行业当前共同面对的核心议题。当市场的潮水不再汹涌,增长的红利从何而来?我认为,答案在于我们如何在“变”与“不变”的平衡中,实现持续进化与价值重塑。


“价值”与“进化”,也是大会上大家反复提及的关键词。零售业从来都是在变化中前行。行业的进化永不停歇,但我们或许需要重新理解“进化”的方向。


当各种模式与概念纷至沓来,有效的进化恰恰要求我们向内探寻,回归到为顾客创造价值这一商业的本质上来。流量与网红的热度终会消散,喧嚣之后,真正能留下的是我们扎实的内功。这提醒我们,相比于追逐外在的“风向”,构建内在的“根基”更为重要。


而持续进化的前提,始于对市场与消费者的深刻洞察。过去三十年,中国零售业无疑经历了一场严酷的“极限压力测试”,并最终在三股核心力量的相互作用下,锻造出了今天独特的竞争格局。


其一,在制造端,是“世界工厂”级的磅礴产能与随之而来的极致内卷。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奠定了供给的雄厚基础,而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则将制造端推入了在价格与效率上进行日益加剧比拼的轨道。


其二,在需求端,是经历了“加速”成长、拥有独特性格的消费者。自1990年至2024年的三十多年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了约33倍,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陡峭曲线与消费跃迁,塑造了全球最数字化、最适应变化、也最高期待的消费群体。他们追求质价比、信任感与体验感,“最乐于尝试”,也因此成为了“最难满足”的一群人—- 因为他们永远在期待更好、更高的价值回馈。


其三,在供给端,是一个“全力以赴”、创新不断的零售竞技场。从供销社到连锁店,从电商到即时零售,在这个全球最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涌现出一批最与时俱进的零售平台与企业,它们不断迭代出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回应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


正是这个活力与压力并存的市场,锻造了中国零售独特的韧性,也恰恰在此,孕育着全新的结构性机会。顾客需求的升维、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些挑战本身,就是机遇的土壤。它要求我们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创造。


自六十多年前山姆·沃尔顿先生创立第一家杂货店伊始,“持续进化”的理念便深植于沃尔玛的基因。从一家小店到服务全球,其历程本身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接下来,我想结合我们的实践,分享三点关于进化与价值重塑的观察。
 

第一,是商品力的进化——从“满足需求”到“创造向往”的价值升维。


在我们看来,商品之魂,源于理性,成于感性。 打造一款好商品,数据分析与趋势研判是必要的理性基础,但这远非全部。真正的突破在于,跨越对用户“过往行为”的简单复盘,深入其情感与精神的层面,洞见他们未能言明的潜在需求与对未来的向往。


因此,我们的商品哲学是:以理性认知为基石,以感性思考为翅膀。我们凭借全球视野与格局,更依托对中国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深刻洞察,运用深刻的共情与前瞻性的眼光,致力于与供应商伙伴协同创新,最终为用户创造出不仅能满足其既有需求、更极具性价比,并能惊艳他们、激发其全新生活想象的卓越产品。


当然,具体的价值主张因业态与客群而异。山姆会员商店服务于都市中产家庭,而沃尔玛业态则聚焦于广大城市大众中等收入小家庭与单身人群。尽管商业模式与客群画像不同,但“源于理性,成于感性”这一核心方法论是共通的。 正是基于这一共同内核,山姆持续为会员创造惊喜;如今,我们也正将这一价值哲学,系统性地注入沃尔玛业态的转型中,通过高品质推动团队从“商品的经营者”向“生活方式的提案者”深化。
 

第二,是业态模式的进化——从“网络覆盖”到“场景融合”的精耕。


今天,竞争的焦点已从“布点的广度”转向“理解生活的深度”。大型卖场、社区店、即时零售与电商,不应是彼此割裂的渠道,而应共同编织成一张无缝衔接用户全生活场景的价值网络。我们致力于构建的“大店-社区店-私域加公域电商”的全渠道矩阵,其本质是让“一站式购齐的从容”、“与亲友共逛的乐趣”、“即时满足的便捷”与“社区亲和的温度”各得其所,为每一种生活节奏提供恰到好处的解决方案。


第三,科技赋能的持续进化- 从效率工具到增长引擎的创新突破。


科技在零售中的角色正经历一场本质的升华:从服务于流程的“效率工具”,进化为驱动增长的“战略伙伴”。


无论是智能补货、成本测算,还是生成式AI带来的品质建议与沟通变革,其核心价值已从“如何做得更快”,转向“如何做得更好、更不同”。我们布局AI,深耕智慧供应链与顾客洞察,正是基于这一认知:科技的最高使命,是延伸而非替代——延伸我们的智慧去创造,延伸我们的共情去连接,从而更敏捷地开辟新价值,真正完成从“效率”到“源泉”的蜕变。


然而,商品力的升维、业态模式的精耕、科技驱动的蜕变,这一切进化的最终实现,都深深植根于企业最根本的基石:人才、组织与文化。在零售这个以人为本的行业,最深的壁垒往往不在技术,而在思维的共识与行动的协同。科技是驱动变革的引擎,但人才的能力、组织的敏捷度与韧性、文化的向心力,才是决定企业能否行稳致远的真正罗盘。


这也让我们更加确信,必须时时回归那些“不变”的基石——企业的使命、价值观与服务顾客的初心。唯有对根本的坚守,我们才能在纷繁的变化中保持清醒,凝聚共识,上下同欲,避免自满与路径依赖,让所有进化的努力,都锚定于为顾客创造可持续价值的漫长旅程。


最后,我想与我们许多读过山姆先生自传的朋友们,重温他著名的十大商业法则。这十条法则看似简单,却指引着沃尔玛走到了今天。其中,最常被引用也最常被误解的,或许是第十条——“Swim Upstream”。


它常被翻译为“激流勇进” 或“逆流而上”,勇于面对逆境固然很重要,但并非是山姆先生的本意,他并非在鼓励单纯的对抗困难或“大力出奇迹”。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独辟蹊径,藐视常规”。他本人对此的解释是:“要是每个人都在用同一个办法做事,而你反其道而行之,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也许是个很好的机会。” 他更直言不讳地写道:“我一直很自豪勇于打破任何人设立的规则…所以请特别注意第十条法则…它实际上很简单——打破一切规则。”


这正是“另辟蹊径”的真谛——它不是叛逆的标榜,而是清醒的选择;其目的不是特立独行,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为顾客创造与众不同的价值。


山姆先生曾说,难的不是理解规则,而是“你得不断找出办法来执行它们。你不能墨守成规,因为你身边的每件事情都在不断变化。要想成功,你必须走在这些变化的前面。”

今天,我们正站在这样一个需要为顾客、为行业“另辟蹊径”的时代路口。让我们以不变的初心,拥抱变化的本质,共同走向一个更有智慧、更高品质、更富温度的中国零售未来。



中国零售领袖峰会 联系人:田芮丰

联系方式:15001279076




图片
图片

往期好文

? 2025中国零售创新大会在沪召开:深耕用户价值,拥抱科技赋能

? 2025中国零售领袖峰会在沪召开:挖掘存量市场下的结构性机会

? 《“2025年中国零售科技新锐企业成长计划”正式发布

扫码登录注册 连锁小程序

图片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官方小程序:浏览行业资讯、公益证书培训、论坛参会报名、行业在线交流。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