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技能”又被称为非技术技能,或非认知技能,是相对于专业技术技能等显性的硬技能提出的概念。是指劳动者在职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相对于技术技能或认知技能即硬技能而言的隐性能力特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职业硬技能而言,职业软技能是隐性的、难以观察与测量的能力,在综合职业能力中占比较大。研究表明,长期工作的成功,75%依赖于人际间的技能或软技能,而只有25%依赖于技术技能,也就是说,比起专业知识本身,软技能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企业、教师和学生对职业软技能的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企业对职业软技能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相对较高,教师次之,学生最低。
从调研结果来看,企业受访人员对职业软技能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受访教师和受访学生。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更能直接感受到职业软技能对员工绩效和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此更加重视。教师虽然认识到职业软技能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更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对职业软技能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而学生由于局限于校园学习、缺乏工作经验,对现代企业的要求并没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唯技术至上”的片面认知中,对职业软技能的重视程度不足。
图1 企业、教师与学生对职业软技能概念的认知情况
2.在应培养的职业软技能具体要素上,对于商科学生需要培养的职业软技能,企业人员与教师群体的调查结果呈现出一致性,排名前五的职业软技能相同,仅排序略有差异,而且排在前三的要素均属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的软技能,比如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适应与应变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而学生样本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实际应用软技能要素之外,学生更注重自身的需求,如情绪管理能力、抗压能力等。
1.企业认为实训、实习和实践活动是提升商科学生软技能的关键策略,同时也需要提升企业导师的软技能带教能力。这一策略的合理性在于,实训、实习和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职业软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提升企业导师的软技能带教能力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榜样,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提升职业软技能。
2.学校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师培训,将软技能培养融入到第二课堂学习,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将软技能培养与专业课程、实践实训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将职业软技能的培养与专业硬技能的培养进行起来,将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社会交往、学习能力等职业软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过程之中,避免把职业软技能教育变成空洞的说教,找到使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教育路径,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学生认为应加强主动提升职业软技能的主观意愿,积极参与各种项目活动提升职业软技能。此外,校外的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提升职业软技能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好校外实习与实践机会,将学校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真实的岗位中,只有在真实的岗位中才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亟待提高的能力及素质,同时也能够在工作中提高软技能。
企业作为人才的需求方,应积极承担起提升商科学生职业软技能的责任。一方面,企业应提供必要的职业软技能培训方向的培训。另一方面,企业应提升企业导师职业软技能带教能力。在毕业生顶岗实习或进入职场后,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具备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工匠精神等软技能,为提升新进员工的软技能奠定基础。
学校在商科学生职业软技能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首先,学校应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职业软技能的提升。其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软技能系列专项课程。软技能培养与硬技能培养相辅相成,通过重复训练和实践才能使软技能得以发展。再者,加强对学校教师软技能素养的培训。教师的综合素养与言传身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软技能的认知与学习,因此学校应提升教师在职业软技能方面的教学和实践能力,使教师成为学生软技能培养的榜样。此外,将职业软技能培养融入到第二课堂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团工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创造力等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参与慈善公益、社会调查、企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最后,校企双方共同构建学生职业软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对软技能培养至关重要,学校应联合企业积极探索高职领域中职业软技能测评的体系和标准的开发,建立包容学生硬技能和软技能的综合评价体系。
学生作为职业软技能提升的主体,应加强主动提升职业软技能的主观意愿。学校和专业应通过各种课内或课外活动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规划观念,认识到软技能在学业及职业发展生涯中的重要性和培养的必要性。学生自身要重视职业软技能的提升,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弥补自身短板,积极参与校内、校外各种项目活动和社会实践。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各种项目活动提升职业软技能。认识到职业软技能的重要性只是第一步,学生还需进行准确的职业软技能自我诊断与评价,针对不足付出行动与努力。学生可以通过校内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校企合作的项目化课程、第二课堂活动以及校外的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提升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工匠精神、耐劳抗压精神、组织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将学校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真实岗位中,提高软技能。
总之,只有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加上家庭教育的积极引导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才能有效提高商科学生的职业软技能水平,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末附报告完整版下载链接。
往期好文
扫码下载注册 连锁APP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推出官方APP。“连锁”APP提供行业资讯、公益证书培训、论坛参会报名和同行在线交流等功能,是连锁专业人士必备的工具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