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和求变
恺杰零消总裁柴敏刚首先以“传承和求变”为主题,对《连锁企业组织能力研究报告(2024)》的主要观点做了分享。
国内的传统零售企业历经多年转型,包括在品类管理、自有品牌、数字化转型、电商等方面的探索,转型的战略方向比较准,但为什么转型成功很难,背后是组织能力的转型。
关于公司治理。为什么今年把传承提出来?因为我们看到国内的大多数零售企业在未来5-10年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调研发现,不少企业的一代创业者的年龄已经达到55岁甚至60岁以上。一家企业最大的组织能力是要能够传承。如果企业传承不下去,再好的组织能力也等于零。因此,要未雨绸缪,着眼于传承机制的构建,机制的验证可能需要5-10年的时间。
通过研究沃尔玛的传承案例,看到有几点值得借鉴的地方。第一,沃尔玛非常好地处理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除了第一代以外,后面的几代都是职业经理人在管。绝大部分的企业会走上职业化经理人的道路,这涉及到所有者跟经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从沃尔玛的做法来看,家族基本上在董事会层面发挥对企业的影响力,管理团队都是非常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在传承,到第二代、第三代,既保持了家族精神和企业文化,也让企业做得越来越强。第二,国内的企业很多家族成员往往不是一个人,可能有4-6个人,家族能不能形成共识?如果不能共识,一定会波及企业的经营。沃尔玛有一个家族会议制度,对企业的价值观、使命、战略要形成共识,家族也要规矩,不能随便干扰经营管理者。更多只能在董事会发挥作用。第三,职业经理人上任后不是随便管,不是放任不管。要从人性的角度构建机制。
高管的机制建设是公司治理的晴雨表。其中很重要的是高管的激励与考核,这恰恰是很多国内企业的短板。调研发现,虽然大家在强调转型,但从高管的考核指标上看,收入类、利润类指标是最为普遍的指标,在总裁岗位设置与公司发展转型相关的新业务、新项目类考核指标的企业数量不足20%。从考核中反映了企业对中长期发展的重视度不足。
关于组织管理。这次调研发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授权是痛点。很多企业老板内心里都像是朱元璋的管理方式,高度集权、高度专制。这种方式在创业阶段是好的,但当一个企业做到百亿级规模以上的时候,如果授权的问题不解决,一方面高薪请了很多职业经理人,不用他们的头脑,发挥不出大家的智慧,剥夺了大家成长的机会,所有的错误都被老板一个人犯了,没有给到管理层犯错的机会,也就没有给到他们成长锻炼的机会。放权不只是制度层面,很多老板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孩子,感情上割舍不了。公司的治理架构如果没有搭好,配套机制没有跟上,就会产生放权的问题。这也是职业经理人不能在企业长期存活的重要原因,因为没有给到他们做事业的舞台。
第二,协同是痛点。业务和职能,区域和总部,区域和商品,营运、商品和物流,这些矛盾不大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尽量压缩。一方面是信息在组织内流转不畅通,一方面是责权利没有真正匹配。谈到如何协同,包括一个公司的理念,考核指标,利益分配,文化共识,系统轮岗……看似是管理的常识和解决协同问题的良方,但真正下决心做到并不容易。
关于人才管理。传统业态面临的现实挑战是梯队建设和人才不断被稀释的问题。调研中看到,人才的投入明显不足,很多企业的人才理念是即插即用型的,并没有足够的耐心、方法与资源投入。人才盘点、人才培养、干部年轻化是解决这些痛点的重要举措。在干部年轻化方面,内部培养与外部吸引需要两手抓。核心岗位的梯队建设问题仍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要着眼于核心岗位的接班人计划。
关于激励机制。不少企业发现,激励机制这两年失效了,业绩压力下员工拿不到钱士气很低落,积极性激发不出来,激励效果比较难发挥。激励机制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机制都有优势,但千万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下,不能只依靠激励机制来解决传统企业的问题,一定是要深入业务,系统化的设计,甚至问题可能不在激励机制本身,要关注责权利的对等,没有责权利的匹配,再好的激励也发挥不了效用。此外,在激励机制设计上要保持定力,如果短期内频繁改变,员工就失去兴致了。
关于转型创新。这不是一个新问题。调研发现,固化的传统商业与管理模式是企业创新最大的阻碍。跨部门协作问题、对消费者洞察不足也是多数企业反映的阻碍创新的原因之一。在组织转型过程中,最大的掣肘在于顶层的思想和战略层面。调研中看到,思想习惯转变困难,缺乏明确的转型战略和路线图,中层管理者的接受度和推动力不足都是转型中的重要阻碍因素。只有自上而下在思想上、战略上去推动,才有可能在转型中脱颖而出。
如何打造高效的组织
在对话环节,柴总同五位嘉宾围绕“如何理解和打造高效组织”的话题做了互动交流。
贝壳找房高级副总裁左东华从两个维度做了分享。他谈到,第一,微观层面。在业务运营效率提升上通过数字化提效。企业内部谈五个“在线”,即产品在线、员工在线、用户在线、管理在线以及服务流程在线,推动业务运营线上化迭代的能力。第二,中观层面。在组织不断变大的时候如何规避“大组织病”?如何真正破掉部门墙,拆掉隔热层,释放员工的活力?从去年开始,贝壳导入了内部客户机制,让前、中、后台紧盯一线的需求,让前线的指挥员能够调动整个公司的中后台资源。服务好C端客户,基本上是微观、中观和宏观上来看解题。
砂之船人力行政副总裁龙健重点谈了对管理层、执行层高效的思考。一是决策高效。将企业的治理层和经营层分开,董事会治理层有专人来协助判断,经营管理层内部也有副总裁、区域总、城市总、项目总等。既要把权责梳理清楚,也要缝合权责,有些地方要模糊。同时要梳理优化审批流程节点。二是执行高效。既有数据中台的支持,也要推动人才的履职能力提升。三是文化高效。我们崇尚的企业文化是简单、直接、真诚。文化没有职级的高低,总裁、VP、员工是在一个频道讲话的。为了促进协同,内部有协同指标,叫做周边绩效。周边绩效就反应了协同的价值,要看一年下来主动为别人做的贡献值。文化当中还推崇群体奋斗。这是一个群体奋斗,群体成功的时代,要杜绝个人英雄主义,要减弱创始人的影响。
益丰大药房人力副总裁兼商学院院长张朝旭提出,在环境发生改变,特别是出现逆势的情况下,组织能力的体现从过去非常强调专业性,转向更加关注协同力。协同力的打造先要看组织如何做好排兵布阵,之后再谈人的问题。对于协同能力的建设,一是调组织。从企业的实践来看,将战略和创新从传统业务中剥离出来进行闭环管理,赋予配套的职能,匹配优秀的人才。让团队自主创造,同时也能反向牵引存量传统业务的创新变革。二是从连锁药店行业看,更加关注加盟,把加盟做成小闭环,做成独立的事业部。此外,对组织的顶层设计,层级管控,管理幅宽等都是基本的卡控点。对于主体的业务单元,今年做了很多压缩、合并、削减的动作,让团队的内部消耗降到最小。针对审批流程长的问题,益丰采取变革,积极引入外部工具,控制审批节点。通过数字化手段反向观测审批质量,特别是中层的审批质量。对于拿到高层审批驳回概率很小的审批事项坚决下放给中层,针对出入较大的审批,则反思中层发挥的作用,甚至考虑中层的调换。
周大福人力与文化部总经理甘泉谈到,企业当下非常关注传承与变革。目前,家族的传承已经到了第三代。过去,各版块的业务和各地市场的业务相对独立,这几年目标强调一个团队,希望更强的凝聚力并黏合成完整的团队。关于文化,做整个公司的愿景和价值观的刷新,在顶层做大的融合。企业的价值观如何在新时代演绎,把变革的理念,更好担当的理念融入。机制方面,在整合成一个团队运作时,很多管理的方法、工具都需要重新整合和协同,充分发挥协同效能。授权方面,更多地强调向下授权,一方面在调整的过程中整个集团的集合,另一方面把原来强中央集权管控的模式慢慢进行调整,更好地往一线赋能。相当于是更好地绑住集团的手不要乱指挥,要学着往后退一步甚至退两步,慢慢地把决策权做下沉的动作,更贴近市场,做灵活调整。同时扶上马也要送一程,一个组织不会天然具备能力。在这个过程里,如何帮着做核心的团队搭建,流程如何理顺,核心的干部和梯队能不能符合相关要求,核心的管理人员如何实现轮动,是要充分探讨的。
富兰克林柯维中国区总经理冯璟表示,随着竞争加剧,企业的组织架构不断调整,原来的战略周期在缩短,我们更需要的是稳住核心。现在的组织更强调韧性、敏捷。从观察客户需求的变化来谈。一是越来越重视业务的发展,达成结果,快学即用。大家不仅需要短期培训,也希望全程赋能陪跑,从战略共识,共创愿景,战略落地,执行落地的方面在持续发力。二是不单纯关注员工的技能培养,更多是关注如何提升员工的敬业度。如何让员工被看见、被听见、被尊重,去创设这样的一个环境。三是出海的企业更注重平等、多元、包容文化的建设。因为要符合全球的商业伦理,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高效不仅是资源、时间的高效,更多的是把战略化成可实现的结果,去创设一个信任的文化,持续地发展。
周大福人力与文化部总经理甘泉表示,核心一点是对人才的要求发生变化。以销售岗位为例,岗位要求和工作场景发生很大变化,根本上要去解决人才的标准问题。企业会针对关键岗位,把核心职责重新拆解和检视。在内部管理和激发上,企业开始关注跨行业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多元化对于推动组织变革非常重要。周大福从核心的岗位做系统的外部人才引入。周大福针对管理培训生项目,做迭代和细分。一是综合类的管理培训生,希望满足未来更好地走向全球化视角的人,前期会有1-2年一线轮岗的实践,激发他们对于行业的认可和热爱。另一类是将之前的校招项目做整合,销售类的管理培训生项目在组织内部传承了很长时间,这些在企业内留存的人,65%以上已经到了中层及以上的管理岗位。关于团队和员工能力的问题,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做提升。很多好的点子是来自一线的,也会发现新进入的团队的高管中层会有很多好想法。内部会更倾向采用工作坊、沉浸式、共创式的方式,将一线基层的声音和好的方法浮上来,再结合集团系统化的工具,迭代出一些新产品。
贝壳找房高级副总裁左东华谈到,企业内部强调“A+E”的复合型人才,A是以Agent为代表的服务者主要是线下运营团队,E是Engineer,以工程师为代表的专业团队。核心是强调标准,作为服务者,强调的是专业+操守,从专业的视角会有内部考试来评判专业能力。我们的价值观有一项叫合作共赢,有内部的合作评价,来做互动的评价保证内部的协同性。一方面讲专业力,另一方面是贝壳通用力,从用户力、产业力、合作力、耐搓力和价值力看人才是否匹配。在干部管理的培养机制上,从中高层管理干部到基层管理干部全覆盖,贝壳讲求通过公开招聘和公示的方式打通整个组织的人才上升通道。只要有能力、有绩效,符合价值观,就有晋升空间。同时也做专家序列的融合,关注文化的多元性。
砂之船人力行政副总裁龙健认为,协同的关键是统一协同的指导思想和组织架构思想,梳理好责权利。协同的改革要明确梳理好总部、分公司、战区等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分工。同时介绍了企业内部崇尚的“集体奋斗、集体成功”的协同文化,实行的协同发展工作小组、周边绩效考核方式等举措。
益丰大药房人力副总裁兼商学院院长张朝旭表示,对组织来说,最重要的协同是顶层设计。企业的战略解码,要求所有支持职能后台的部门一定要推进去,在机制匹配上、人才供给上配合业务打好仗。针对将线上和线下两个团队整合成一盘棋的问题,要将各自版块的一把手整合管理,做好指标的协同分解。针对应届的管培生,要强化轮岗机制,加速成长历练,为企业夯实梯队。
富兰克林柯维中国区总经理冯璟最后谈到,文化是土壤,战略是种子。协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机制体系,另一方面是执行落地,需要上下对齐,左右协同。富兰克林柯维从高效人士七个习惯开始,在过去20多年做了多次迭代,也拥有帮助更多企业真正将战略落地的解决方案“高效执行四原则”,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近期,协会牵头开发《52周MD》公益培训课。课程由该体系创建者铃木哲男先生及国内实践专家联合开发。涵盖了52周MD的经典理论体系,同时结合日本商超实践案例做详细讲解。欢迎免费学课,还可在线考取培训证书。
往期好文
扫码下载注册 连锁APP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推出官方APP。“连锁”APP提供行业资讯、公益证书培训、论坛参会报名和同行在线交流等功能,是连锁专业人士必备的工具型APP。